“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为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达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的协调一致,共同打造生态新农村,建设绿色新家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相关指导建议。身为当代大学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推动建成美丽新乡村,2022年8月9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探寻青山潮风水韵宜居生态,助力构建乡村振兴幸福之路”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宁乡市道林镇石金村、圭塘河生态公园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寻生态水源、调查土地污染情况等探寻农村生态宜居活动。
初到石金村,团队成员们开始观察石金村环境,乡村小径连接着房屋,房屋又连绵着山丘,房屋依山傍水,河流池塘边是望不尽的稻田,映入眼帘皆是绿色,令人心生惬意,不由得感叹石金村山清水秀,是一个十分宜居的美丽乡村。

宁乡石金村目前居住环境
团队成员杨舒妍 摄
村子的外围,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湖,专门用于村民垂钓,嬉水打闹,沿着村子的水泥路再往前走,我们发现,村子里有些路段还设置了太阳能路灯,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为当地节约了电力,还使车辆或行人在夜间穿过村子能更加方便和安全。
进入村子里,我们团队走访了一些居民的家中,发现不少村民家里都安装上了空调,有些房屋的房顶也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了解到,炎炎夏日之时待在空调的屋子吃着西瓜,在农村也可以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也使得没有天然气线路的农村里使用热水更加地便利。除此之外,有些人家不只装有太阳能热水器,还安装了电热水器,这样更加保证了他们热水使用的便利。
之后,我们团队在去往集中处理污水的路上,组员们都走在村里的水泥地上,村民们说,将来柏油马路会铺设到村里的每条路上,届时村里的汽车和在田中工作的农机,出行工作会更为方便。村中的大树和盘绕在树上的藤蔓是天然的绿化,虽然没有在城市中规划的那么井井有条,但自然的美是乡村路边美景的一大特色。但为让当地村民的生活更美好,还需对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比如可加粗当地电缆、建设变电站,兴建道路等。

石金村种满庄稼的肥沃农田、清澈湖水、
布满农田的电线杆等为当地村民供电设施。
团队成员 朱曼曼 摄
最后团队来到了村子里的污水蓄水池,经当地村民介绍,他们会将产生的生活污水由水管运输到专门的污水池里,收集起来。当干农活时,他们会利用池里的污水进行庄稼的灌溉,实现再次利用,节约水资源。

石金村使用水管运输各家生活污水
到达的用于集中处理、
进行再次利用的污水池。
团队成员 杨舒妍 摄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了探寻乡村生态状况,助力构建乡村振兴之路,我们还实地考察了宁乡市石金村的生态环境和村民的保护环境意识。
团队成员首先爬下石阶,近距离观察了石金村某处水塘,水塘呈现青绿色,透明度比较低,伴有一点点异味,环境工程专业同学初步判定此池塘水体有机质过多,营养过剩而滋生了大量的绿藻,这样的水体含氧量底,COD(化学需氧量)高,透明度低,鱼类等动植物不宜生存,所以死亡,并且尸体仍在水中发烂发臭,但是经过我们成员送往机构的水质检测,发现此水体富营养化并不严重,暂时没有达到黑臭水体这样严重的程度,所以在这里提出一点小意见:可以清理池塘投放消毒药剂,或者生物控制、人工曝氧,使池塘重回清澈。
马路上除了一些树叶之外垃圾几乎没有,十分干净,而且有些地方也设置了一些可以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团队成员挨家挨户向当地村民询问有关于石金村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并且宣传有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团队成员在石金村观察当地某水塘水质情况
团队成员王心茹 摄

实践队成员向当地小学生宣传垃圾分类、
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等相关知识。
团队成员 罗梅婷 摄
为了更加了解河流生态,为振兴石金村而努力,2022年8月10日湖南城市学院“探寻青山潮风水韵宜居生态,助力构建乡村振兴幸福之路”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了长沙市圭塘河生态公园参观学习。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圭塘河的水质状况、河床与河岸的植被情况和上下游水域的差异来进行调查与研究。
我们从河流上游开始考察,通过观察河流的植被茂密程度、河流流量和河床的沉积物的情况,来对河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

团队成员在圭塘河公园
对圭塘河的流域水质状况进行调查
团队成员周天祥 摄

实践队成员即将结束调研时
在圭塘河旁边留下的合影
团队成员李颖 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了调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探寻生态水源、调研土地污染情况等探寻农村生态宜居活动,为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以优美环境带动乡村其他领域共同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奋斗,为振兴乡村而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而奋进。
转载自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