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而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乡村亦传承于乡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深挖非遗时代价值,促进非遗可持续性发展,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匠心筑遗实践调研团自7月4日始前往湖南省邵东市黑田铺镇观音阁村,以当地的非遗文化木偶戏和祁剧为支点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清云祁剧团、切身体会非遗文化木偶戏和祁剧的艺术魅力、实地走访、采访传承人、村干部以及当地居民、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探寻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现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建议。
邵东木偶戏在2009年便入选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以邵东市清云祁剧团为代表的邵东祁剧也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在2019年邵东祁剧成功申报为邵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邵东清云祁剧团前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清云班。在面临着资金不足、传承人老龄化等诸多挑战时,2015年,第四代传承人李初阳的女儿李鲜群为了满足父亲心愿更为了传承非遗这一份情怀,她抛下生意,在原清云班的基础上恢复成立了邵东市清云祁剧团。最近几年,李鲜群更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立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投入大量资金,置办各种行头、袍套和音响、道具等,并积极创办了邵东市清云祁剧传习所,大力培养新生力量,助力非遗发展。团队成员来到传习所,在李鲜群老师的带领讲解下,了解了清云祁剧团的发展历程和继承情况,观赏了清云祁剧团的表演设施以及服装道具,学习了木偶戏的简单操作。
团队成员体验木偶艺术
“清云祁剧团的非遗文化可以和本地的特色箱包产业结合一下,还有助于解决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在采访观音阁村村干部的过程中,村支书黄志高如此提议道。团队成员曾宝仪在讨论中也发表意见:“邵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很高,值得深挖。好好传承并发扬非遗文化,或能为观音阁村的发展提供动力。”通过走访访谈,团队成员认为非遗或可以与当地产业相结合,设计一系列衍生文创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进行一些公益性的宣传活动,比如木偶戏、祁剧进养老院,增加社会效益,形成“非遗+”新兴业态,促使非遗文化与乡村经济同步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感受到了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每一个非遗传承人背后的艰辛,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上面临的困难重重。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传承并发扬好非遗文化,才能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转载自城心橙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