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首页

城院双创云展第十二期|相融相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散居少数民族村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选择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鲊埠回族乡为例

日期:2024-01-06 11:50

PREFACE

前言

以乡村振兴,促民族复兴

携各族之手,创美好未来

本期创新创业比赛优秀项目会展

我们介绍的是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作品

BACKGROUND

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便十分重视农村发展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农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关加快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理论被不断提出和实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杨昌霞为团队主要负责人,王冲、谭云、曹晶晶、王丽秀、吉楚天、李志宏、肖小玲为团队主力成员,共同组建了“相融相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村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湖南省益阳市鲊埠回族乡个案实证调查”项目研究团队。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在冷红、李钻波、王宗新三位指导老师的辛勤教诲和整个团队的努力付出下,该项目获得了湖南城市学院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图片来源:城心橙意公众号)

以及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图片来源:城心橙意公众号)


团队自组建以来集思广益、稳扎稳打,

敢于突破研究困境,

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相融相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村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湖南省益阳市鲊埠回族乡个案实证调查”

这个作品吧!


INTRODUCTION

项目简介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是益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回族人口占到45%。

虽然湖南省益阳市鲊埠回族乡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不占优,受时空限制,并未形成一个稳定而又融合度高的农旅发展模式,所得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但是鲊埠回族乡利用回族远足经商等独特的人文资源,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家,推动支柱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杨昌霞团队决定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村落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选择研究”的实践调查,该项目团队通过实地调查湖南省益阳市鲊埠回族乡,深入了解鲊埠回族乡,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调研结果。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RESULTS

调查成果

PART/1

了解鲊埠回族乡的基本情况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是益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中国南方最大的细木工板生产基地,全乡总面积为4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2117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比为45%。

PART/2

分析桃江县鲊埠回族乡的乡村产业

利用统战系统实施“同心工程”的契机,建成了益阳市唯一的同心民族工业园,推动全乡产业集约集群发展。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PART/3

调查桃江县鲊埠回族乡人文情况

鲊埠乡坚持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回族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恪守正教、遵纪守法、爱国爱党、弘扬传统、敬老爱幼。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RESEARCH

现况研究

通过调研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田野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后,该团队将鲊埠回族乡当地兴乡路线划分为特色产业兴乡、民族文化兴乡、秀美生态兴乡、堡垒组织兴乡、和拔萃人才兴乡这五个重点方面。

其中在特色产业兴乡方面,鲊埠利用本地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与有机生态结合,让未来发展欣欣向荣。鲊埠拥有着益阳市唯一的同心民族工业园,拥有着木材加工产业、牛肉产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该团队通过分析对比近年来产业生态生产总值的变化,有效地了解了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对未来乡村振兴发展方向的指引。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此外,鲊埠乡当地孕育的辉煌文化更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鲊埠回族乡以回、汉两种民族文化为主体,在不同的传统节日里表演不同的节目,诠释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图片来源:杨昌霞团队)

鲊埠乡当地风景秀丽,景色优美,适合生态宜居。而良好的生态更是优势与财富,是未来的金山银山。当地干部素质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对回族文化了解深,知道人民的愿望。并且在当地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将来会成为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CHALLENGES

面临的挑战

PART/1


传统产业模式是现代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乡内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一、三产业明显与第二产业存在差距。其融合开发,协同发展的模式仍不够完善。鲊埠回族乡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会造成大量污染,其绿色发展规模有待拓展。在乡内设立的“一村一社”的农村生产合作社多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土地集约化程度差,土地流转困难,土地耕作利用方式相对单一,耕作模式仍然保守传统,农地资源整合有待协调。

PART/2

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弱

鲊埠乡地形地形独特,大致呈现“H”型分布,容易造成两侧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大多都是以单一的鲊埠社区为中心逐渐铺散开来的辐射经济,集体经济孱弱。

PART/3

城乡融合难达到一体化

鲊埠乡相对县内其它乡镇而言距县城较远,并且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等因素制约,城乡人口难以大量流动,城乡社会结构存在着不平等甚至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城乡一体化道路艰难。

PART/4

文化承继不佳

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不再受到重视,“千村一面”的现象已屡屡出现,使得原有的特色民族文化建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气息。自发性的群众性质文化活动缺少,一些村民对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发动群众。

SUGGESTIONS

对策及建议

PART/1

推动产业生态化

努力提升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业、旅游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新的特色经济和主导区域增长极,构建具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新兴生态产业。与此同时,鼓励农业合作社向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转变 ,加强对生态产业的技术指导,加快对 “公司+农户”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的脚步。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来发展农业电商,培养一批绿色生态的知名产品加工企业,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最后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维持可持续发展。

PART/2

加快农民职业化

通过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培养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协会开展农技推广和农产品营销活动等来提高农民的职业地位。不断改革教育培训方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社事业以及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来增加农民工作岗位,鼓励人民从事农民职业。

PART/3

鼓励生产合作化

可以通过成立有机蔬菜合作社、成立生态鱼塘合作社、打造田园欢乐谷合作社、建造自然肥加工厂合作社等来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对当地资源整合利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在不添加当地经济负担的前提下,选择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引进城镇中实用的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民主程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成立农村合作社,由农民自主经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PART/4

加强设施便民化

共同富裕道路的实现需要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地的联系,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一是可以开展便民工程,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化。二是开展农业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对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三是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工程,为人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发展健康态生活日常。四是注重人居环境服务工程,优化环境污染物处理,加快促进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的转型。

PART/5

促进文化多元化

通过构建多元文化认同,来促进文化交流,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从而构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可行路径。一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政府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保护的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尤其是民俗文化活动。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使文化建设工作深入群众内部、深入群众当中。提高群众对文化多元化认知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要加强民间信仰体系建设。要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建设、保护和传承民间信仰体系。要进一步提高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INTERVIEW

团队专访

01

02

03

04

(转载自城心橙意)